民法典正式生效啦!快来了解 #抖来学法 #多问律师 #民法典

share
# 《民法典》的诞生与重大意义
2020 年 5 月 28 日,是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它凝聚着无数法律工作者的心血,承载着人民的期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完善法治体系层面看,《民法典》是关键拼图。过去,我国民事法律规范较为分散,存在规定不一致等问题。《民法典》将各项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构建起完整、协调、统一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填补了诸多法律空白,消除了法律间的冲突和矛盾,让民事法律制度更加科学、严谨,极大地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民法典》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治理涵盖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而民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对各类民事关系作出全面、详细规定,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行为准则,使国家治理更加规范化、法治化,提升治理效能。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民法典》是重要支撑。它作为民事领域的基本大法,体现了法治原则和精神,为司法机关提供了统一、权威的裁判尺度,有助于公正司法。同时,引导全社会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氛围,促进全民法治意识的提升。

《民法典》更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固堡垒。它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保障人民权益。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需求,都能在法典中找到保障。它让老百姓的权利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护,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民法典》确保每个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平等地位,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障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

《民法典》的诞生,是时代之需,人民之盼,对中国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

《民法典》是中国法律体系中一部基础性法律,其体系结构严谨,内容全面,共分为七编,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七编分别是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

总则编是《民法典》的开篇,它确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涉及到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例如,自然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以及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等重要内容都在这一编中得到了明确。

物权编则聚焦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中所有权、用益物权等是其核心内容。所有权规定了人们对自己财产的控制权,而用益物权则涉及到土地使用权、地役权等,这些规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财产权益。

合同编则围绕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转让、终止等全过程展开,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法律规范。合同编不仅规范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还为解决合同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人格权编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它首次系统规定了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等,强调了对个人尊严和自由的保护,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婚姻家庭编则涉及婚姻、家庭关系以及监护等法律问题,它规定了结婚、离婚的条件和程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维护家庭和谐的重要法律保障。

继承编则规定了遗产的继承和遗嘱的效力等问题,它涉及到财产的传承,对每个家庭都具有重要意义。

侵权责任编则明确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工具。

《民法典》的这七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对生活的具体影响与实用要点

随着《民法典》的施行,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律文本开始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民法典》中新增或修改的法条,不仅体现了立法的进步,也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了解《民法典》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首先,胎儿的继承权问题在《民法典》中得到了明确。根据《民法典》第16条的规定,胎儿享有继承权,但必须在出生时是活体。例如,小李的父母在小李出生前意外去世,留给小李一笔遗产。在《民法典》之前,小李作为胎儿并无明确的继承权,而《民法典》施行后,小李作为活体出生,即可依法继承父母留下的遗产,保护了其合法权益。

其次,关于欠钱不还的问题,《民法典》第580条提出了更具体的规定,明确了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拍卖、变卖债务人财产的优先顺序。例如,小张借给小王一笔钱,但小王迟迟不还。小张可以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直接向法院申请对小王的财产进行拍卖,以保障自己的债权。

再来看《民法典》第1067条,它规定了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这不仅体现了法律对家庭伦理的尊重,也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例如,张大爷年老体弱,其子女小张和小李应根据各自经济状况,负担张大爷的赡养费用。这一规定使得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法律保障。

《民法典》还强化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第1032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一规定对于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尤为重要。比如,小明在购物网站上购买商品,网站未经允许收集小明的购物信息用于广告推送,就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

此外,《民法典》还对物业服务、租赁合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保护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比如,小区物业乱收费、服务不到位,业主可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请求法院或者相关行政部门介入,维护自身权益。

总而言之,《民法典》的施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法律保障。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民法典》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作为公民,了解并运用《民法典》中的各项规定,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依*,共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