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七个月彩礼返还案:法院判决与各方争议
同居七个月,法院判决按65%比例返还彩礼,你认为合理吗?
2022年3月16日,殷先生与张女士经人介绍相识。订婚时,殷先生向张女士、其父亲和媒人罗某赠送礼金6000元、订婚礼8000元,还赠送银手镯一枚、购买衣服等,合计15900元。订婚之后,殷先生按要求给付彩礼76000元、黄金手镯一只、黄金项链一副以及衣服、化妆品等物品。张女士及其父亲和罗某也按习俗向殷先生返还2000元礼金,并为其购买500元衣物。张女士陪嫁3000元的被褥、毛毯、枕头等物品。
2022年8月19日,殷先生与张女士按习俗举行结婚仪式,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当日殷先生赠与张富、罗某及参加婚礼亲属红包若干,张女士以台诊费名义赠送给殷先生家人价值约2000元礼金。同居后张女士怀孕。2023年3月18日,张女士因先兆流产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一周,花费医疗费2000元。2023年4月3日,殷先生与张女士发生争执,张女士分居回娘家。2023年4月18日,张女士孕龄三个半月时做引产手术,医疗费和其他费用共花去10876.4元。
鉴于张女士的种种做法,殷先生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张女士、其父亲及媒人罗某退还彩礼及购买结婚用品支出费用共计124256元,承担举办婚礼仪式及拍摄婚纱支出费用共计7615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法律禁止的。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手续,给付彩礼一方请求返还彩礼,收受方应予以返还。殷先生和张女士虽举行结婚仪式并同居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因此,殷先生要求返还彩礼及首饰的诉讼请求合理,应予以支持。不过,殷先生为张女士购买的衣服、化妆品及订婚红包等属于赠予行为,拍婚纱照等支出不属于彩礼范畴。张女士家陪嫁的3000元物品在殷先生处,由其继续占有使用。
根据实际情况折抵后,法院判决:综合殷先生与张女士共同生活期间婚嫁习俗、张女士怀孕引产等双方经济状况,扣除回礼2000元、张女士3000元陪嫁物品后,张女士、其父亲和罗某应返还殷先生礼金6000元、订婚礼金8000元、干礼礼金76000元的65%,即55250元。殷先生赠给女方的黄金首饰、黄金项链及银戒指等应全部返还,且要给付张女士引产的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共计11976.4元。
殷先生不服判决,提出上诉。理由一是认为65%的比例太低,自己为结婚产生的巨额债务无法弥补;二是对引产产生的医疗费、营养费和交通费11976.4元,认为应由双方共同承担。二审法院结合殷先生与张女士未办结婚登记、共同生活七个半月且有引产事实,认为双方无法继续共同生活,都存在过错。张女士引产及身体受损,确定彩礼返还比例时已充分考虑引产因素。综合情况后,改判殷先生承担60%,即7186元;张女士承担40%,即4791元,并要求殷先生在判决后10日内给付张女士引产相关费用7186元。
### 彩礼返还相关法律解读与应对攻略
在婚姻关系中,彩礼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涉及到同居后彩礼返还的情况,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法律明确规定借婚姻索取财物是被禁止的。如果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付彩礼的一方请求返还彩礼,收受彩礼的一方应当予以返还。就像殷先生和张女士的案例,他们虽举行了结婚仪式但未登记,殷先生要求返还彩礼的诉求是合理的。
那么,哪些属于彩礼范畴呢?一般来说,像订婚时赠送的礼金、特定为结婚准备的贵重物品等可视为彩礼。而像殷先生为张女士购买的日常衣服、化妆品以及订婚时的红包等,如果没有明确表示是彩礼性质,通常会被认定为赠予行为。
在面对彩礼返还纠纷时,双方应尽量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彩礼给付的凭证、物品清单等。如果对法院判决不服,要及时了解上诉的程序和期限,像殷先生就通过上诉来争取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结果。
对于准备步入婚姻的情侣来说,提前了解这些法律知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在订婚、结婚过程中,明确各项财物的性质,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果不幸遇到类似纠纷,要冷静应对,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总之,了解彩礼返还相关法律,能让婚姻之路更加顺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彩礼返还、法院判决、同居关系、结婚仪式、未登记结婚
[Q]: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彩礼一定会被返还吗?
[A]:一般情况下,给付彩礼的一方请求返还彩礼,收受彩礼的一方应当予以返还,但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
[Q]:哪些费用会被认定为彩礼?
[A]:订婚时赠送的礼金、特定为结婚准备的贵重物品等通常可视为彩礼,具体需依实际情况判断。
[Q]:殷先生为张女士购买的衣服等属于彩礼吗?
[A]:若没有明确表示是彩礼性质,一般会被认定为赠予行为,不属于彩礼范畴。
[Q]:张女士陪嫁的物品如何处理?
[A]:张女士陪嫁的3000元物品在殷先生处,由殷先生继续占有使用,可用于折抵相关费用。
[Q]:殷先生不服一审判决怎么办?
[A]:殷先生可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通过二审争取更符合自己诉求的判决。
[Q]:法院确定彩礼返还比例会考虑哪些因素?
[A]:会考虑双方共同生活时间、是否有怀孕引产情况以及双方当事人经济状况等因素。
[Q]:彩礼返还纠纷中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A]:比如彩礼给付的凭证、物品清单、相关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彩礼情况的证据。
[Q]:上诉后判决结果一定会改变吗?
[A]:不一定,二审法院会根据双方陈述及在案证据等综合判断,可能维持原判,也可能改判。
2022年3月16日,殷先生与张女士经人介绍相识。订婚时,殷先生向张女士、其父亲和媒人罗某赠送礼金6000元、订婚礼8000元,还赠送银手镯一枚、购买衣服等,合计15900元。订婚之后,殷先生按要求给付彩礼76000元、黄金手镯一只、黄金项链一副以及衣服、化妆品等物品。张女士及其父亲和罗某也按习俗向殷先生返还2000元礼金,并为其购买500元衣物。张女士陪嫁3000元的被褥、毛毯、枕头等物品。
2022年8月19日,殷先生与张女士按习俗举行结婚仪式,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当日殷先生赠与张富、罗某及参加婚礼亲属红包若干,张女士以台诊费名义赠送给殷先生家人价值约2000元礼金。同居后张女士怀孕。2023年3月18日,张女士因先兆流产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一周,花费医疗费2000元。2023年4月3日,殷先生与张女士发生争执,张女士分居回娘家。2023年4月18日,张女士孕龄三个半月时做引产手术,医疗费和其他费用共花去10876.4元。
鉴于张女士的种种做法,殷先生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张女士、其父亲及媒人罗某退还彩礼及购买结婚用品支出费用共计124256元,承担举办婚礼仪式及拍摄婚纱支出费用共计7615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法律禁止的。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手续,给付彩礼一方请求返还彩礼,收受方应予以返还。殷先生和张女士虽举行结婚仪式并同居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因此,殷先生要求返还彩礼及首饰的诉讼请求合理,应予以支持。不过,殷先生为张女士购买的衣服、化妆品及订婚红包等属于赠予行为,拍婚纱照等支出不属于彩礼范畴。张女士家陪嫁的3000元物品在殷先生处,由其继续占有使用。
根据实际情况折抵后,法院判决:综合殷先生与张女士共同生活期间婚嫁习俗、张女士怀孕引产等双方经济状况,扣除回礼2000元、张女士3000元陪嫁物品后,张女士、其父亲和罗某应返还殷先生礼金6000元、订婚礼金8000元、干礼礼金76000元的65%,即55250元。殷先生赠给女方的黄金首饰、黄金项链及银戒指等应全部返还,且要给付张女士引产的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共计11976.4元。
殷先生不服判决,提出上诉。理由一是认为65%的比例太低,自己为结婚产生的巨额债务无法弥补;二是对引产产生的医疗费、营养费和交通费11976.4元,认为应由双方共同承担。二审法院结合殷先生与张女士未办结婚登记、共同生活七个半月且有引产事实,认为双方无法继续共同生活,都存在过错。张女士引产及身体受损,确定彩礼返还比例时已充分考虑引产因素。综合情况后,改判殷先生承担60%,即7186元;张女士承担40%,即4791元,并要求殷先生在判决后10日内给付张女士引产相关费用7186元。
### 彩礼返还相关法律解读与应对攻略
在婚姻关系中,彩礼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涉及到同居后彩礼返还的情况,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法律明确规定借婚姻索取财物是被禁止的。如果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付彩礼的一方请求返还彩礼,收受彩礼的一方应当予以返还。就像殷先生和张女士的案例,他们虽举行了结婚仪式但未登记,殷先生要求返还彩礼的诉求是合理的。
那么,哪些属于彩礼范畴呢?一般来说,像订婚时赠送的礼金、特定为结婚准备的贵重物品等可视为彩礼。而像殷先生为张女士购买的日常衣服、化妆品以及订婚时的红包等,如果没有明确表示是彩礼性质,通常会被认定为赠予行为。
在面对彩礼返还纠纷时,双方应尽量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彩礼给付的凭证、物品清单等。如果对法院判决不服,要及时了解上诉的程序和期限,像殷先生就通过上诉来争取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结果。
对于准备步入婚姻的情侣来说,提前了解这些法律知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在订婚、结婚过程中,明确各项财物的性质,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果不幸遇到类似纠纷,要冷静应对,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总之,了解彩礼返还相关法律,能让婚姻之路更加顺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彩礼返还、法院判决、同居关系、结婚仪式、未登记结婚
[Q]: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彩礼一定会被返还吗?
[A]:一般情况下,给付彩礼的一方请求返还彩礼,收受彩礼的一方应当予以返还,但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
[Q]:哪些费用会被认定为彩礼?
[A]:订婚时赠送的礼金、特定为结婚准备的贵重物品等通常可视为彩礼,具体需依实际情况判断。
[Q]:殷先生为张女士购买的衣服等属于彩礼吗?
[A]:若没有明确表示是彩礼性质,一般会被认定为赠予行为,不属于彩礼范畴。
[Q]:张女士陪嫁的物品如何处理?
[A]:张女士陪嫁的3000元物品在殷先生处,由殷先生继续占有使用,可用于折抵相关费用。
[Q]:殷先生不服一审判决怎么办?
[A]:殷先生可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通过二审争取更符合自己诉求的判决。
[Q]:法院确定彩礼返还比例会考虑哪些因素?
[A]:会考虑双方共同生活时间、是否有怀孕引产情况以及双方当事人经济状况等因素。
[Q]:彩礼返还纠纷中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A]:比如彩礼给付的凭证、物品清单、相关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彩礼情况的证据。
[Q]:上诉后判决结果一定会改变吗?
[A]:不一定,二审法院会根据双方陈述及在案证据等综合判断,可能维持原判,也可能改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