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干货分享:起诉决策与金额计算技巧

share
准备劳动仲裁的朋友啊,今天给你分享两个很傻但是很有用的干货啊。第一个就是仲裁判的结果你挺满意,那还要不要去法院起诉走一审?哎,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啊,你这个是你们公司不一定同意,但是还会告诉你不对。如果这个时候你没起诉,他把你告了,那你在未来法院一审阶段,你就是被告你对不对?哎,那被告的结果是什么?你最后的判决结果,即便仲裁没有全额支持你,但是在一审阶段,因为你要仲裁的结果,所以一审审判判决金额就是你现在的钱,而且还有可能往下一点。但是这种情况下,你所谓的利益最大化,你应该的操作是什么?我跟大家讲啊,首先你仲裁立案的时候,你就要考虑这个问题。所以你仲裁立案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稍微多要一点,包括你主张的项目,主张的金额稍微多要一点。这样才能导致最后裁决的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支持你。然后你就产生了一个权利,就是起诉权。那我们知道拿到仲裁裁决书以后,15天之内你要去起诉,对吧?那这15天到底什么时候去起诉,一定是在最后那一两天。那最后那一两天,因为你起诉完以后,公司不会马上收到你的起诉状。他可能过了四五天,一周左右,他才知道你去立案,有可能哎公司同时也跟你立了。那你们俩人就是互互为原被告。如果公司没有立,你立案了,你又不想折腾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撤诉就可以了呀,我不去告了就可以了呀。那你原仲裁结果就会生效了,就按照原裁决结果履行。如果公司告了,那你们俩继续打,那这案子还有可能你拿到比仲裁更高的金额。我不知道这个逻辑能不能听明白啊。第二个问题就是仲裁各项金额,你不知道具体的计算办法,什么基数到底按什么算,你的奖金算不算里边,加班费算不算里边,你搞不清楚。而且各地裁判标准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时候尽可能去多写。也就是说我就给大家讲过一个逻辑啊,你可以多写,但不要胡写啊。这个底层逻辑是什么?就是你在算补偿金呀、赔偿金啊啊,包括加班费的基数啊,年休假工资的基数啊,你不知道到底应该多少钱。就是把你知道的目前所有的金额都加进去。你只要把这个明细能够列出来,能够向仲裁法院去提交就ok了。但是你不要怎么样,我随便编个数,我一月挣2万,但是你拿不出来证据,拿不出来计算明细,那就叫胡写啊。多写可以,不要胡写。两个小技巧你知道了吗?
# 劳动仲裁攻略:掌握关键技巧,最大化自身利益

劳动仲裁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在准备劳动仲裁时,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关于是否起诉走一审的问题。如果仲裁结果令你满意,仍需谨慎考虑是否起诉。因为即使仲裁未全额支持你,一审判决金额可能维持现状甚至更低。但如果你想争取利益最大化,仲裁立案时就要多主张一些项目和金额,这样能获得起诉权。拿到仲裁裁决书后,15天内起诉,最好选在最后一两天,这样公司不会马上收到起诉状,可能出现双方互立的情况。若公司未立,你立案后又不想折腾,可撤诉,原仲裁结果生效。若公司告了,继续打可能拿到更高金额。

其次,仲裁各项金额的计算很关键。很多人不清楚基数怎么算,奖金、加班费是否包含在内。各地裁判标准不同,这时要多写,但不能胡写。把已知金额都加进去,列出明细并能提交证据,这样才合理。

总之,准备劳动仲裁要充分了解流程和要点,合理运用规则,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仲裁,法院起诉,金额计算,起诉权,撤诉,多写,证据,明细,裁判标准,利益最大化
[Q]:仲裁结果满意后还需要去法院起诉走一审吗?
[A]:需谨慎考虑,即便仲裁未全支持,一审判决可能维持或更低,但想争取利益最大化,仲裁立案时多主张些,能获起诉权,拿到裁决书15天内起诉,选最后一两天较好。
[Q]:仲裁立案时要注意什么?
[A]:要考虑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多主张项目和金额,使裁决结果不会百分百支持你,从而获得起诉权。
[Q]:拿到仲裁裁决书后多久起诉?什么时候起诉合适?
[A]:15天内起诉,最好在最后一两天,这样公司不会马上收到起诉状,可能出现双方互立的情况。
[Q]:起诉后公司没立,我立案了又不想折腾怎么办?
[A]:可以撤诉,原仲裁结果生效,按原裁决结果履行。
[Q]:如果公司起诉了,后续会怎样?
[A]:双方继续打,案子有可能拿到比仲裁更高的金额。
[Q]:仲裁各项金额怎么计算?搞不清楚怎么办?
[A]:各地裁判标准有别,不清楚计算办法时,把已知金额都加进去,多写但别胡写,要能列出明细并提交证据。
[Q]:多写仲裁金额但没有证据和计算明细算胡写吗?
[A]:算胡写,多写可以,但必须能拿出证据和计算明细才行。
[Q]:仲裁立案多要金额会有什么影响?
[A]:能导致最后裁决结果不会百分之百支持你,进而产生起诉权。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