嫖娼有无犯罪记录?公安部新规及《民法典》相关要点解读

share
# 嫖娼是否构成犯罪及相关处罚
在探讨嫖娼是否构成犯罪之前,我们得先弄清楚犯罪和违法的区别。违法,简单来说,就是违反了法律规定。它的范围比较宽泛,包括各种违反不同法律法规的行为。而犯罪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且要依据刑法来承担刑事责任。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

嫖娼,在我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并不构成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举个例子,曾经有新闻报道,某地警方进行扫黄行动时,在一家隐蔽的按摩店内查获了多起嫖娼行为。这些参与嫖娼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有的被处以十日拘留,有的则除了拘留还被并处了罚款。一般来说,初次嫖娼且情节较轻的,可能就会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而那些多次嫖娼或者在特定敏感区域嫖娼等情节较重的,则会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可能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

不过,嫖娼行为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法律后果截然不同。如果与未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交易,不论幼女是否自愿,都按照强奸罪论处。这是因为幼女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对性行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法律要给予她们特殊保护。另外,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仍参与嫖娼的,构成传播性病罪。这是为了防止严重性病的传播,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公众健康。总之,嫖娼虽一般不构成犯罪,但特殊情况会触犯更为严重的法律,任何人都不能触碰法律红线。

在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中,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公民申请就业、出国、移民等事务的顺利进行,还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息息相关。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地在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有的地方不开具,有的地方开具混乱,有的地方甚至开错证明,给公民的正常生活和权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具体来看,不开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派出所对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开具不够重视,对公民的申请不予受理或故意拖延,导致公民无法及时获得证明,影响了正常的社会活动。开具混乱的问题则体现在一些地方对犯罪记录的定义和范围认识不一,导致开具的证明内容和格式五花八门,给公民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开错证明的问题则更加严重,一些地方在开具过程中对公民的犯罪记录信息核查不严,导致开具的证明与实际情况不符,给公民的名誉和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21年12月3日,公安部发布了《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规定》,对犯罪记录的定义、查询程序、证明出具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该规定,犯罪记录是指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构成犯罪的记录,不包括违法行为记录。对于个人查询犯罪记录的情况,规定明确了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对于有犯罪记录的,应当出具犯罪记录证明;二是对于无犯罪记录的,应当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这一规定为各地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引,对于规范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开具工作,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开具工作是一项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需要各地公安机关严格按照公安部的统一规定,规范办理,确保证明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公民的正常社会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公民也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申请和使用无犯罪记录证明,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诚信体系。

《民法典》与生活及相关倡导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国的法律体系也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这部法律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民事立法的成熟和完善,更是将法律的种子深植于每一个公民的生活土壤之中。《民法典》的颁布,是继我国九部民事单行法律后的一次重大整合和飞跃,它们被统一纳入了这部法典之中,形成了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民法典》的出现,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民事法律分散的局面,它以法典的形式,确立了民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当之无愧地被誉为“社会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这部法典包含的条款数量庞大,内容涵盖了从个人权利到家庭关系,从财产所有权到合同义务等多个方面,它不仅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行为规范,也为解决民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民法典》的颁布,使得每个人的生活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在个人生活中,无论是财产的继承、房屋的买卖,还是婚姻的缔结、合同的签订,都离不开《民法典》的规范和保护。家庭生活中,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调整,也都有赖于《民法典》的明文规定。对于公司而言,法人制度、合同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商业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同样由《民法典》提供法律支撑。

面对这样一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法律巨著,个人、家庭和公司都应当积极配备《民法典》,以便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此,我们特别推荐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大字版《民法典》,它的设计旨在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不仅收录了所有相关法条,还附有典型案例分析,使得法律条文更加生动、易于理解。大字版的《民法典》是每个法律爱好者和实务工作者的珍贵资料库,也是每个家庭的法律顾问。

倡导大家购买并珍藏《民法典》,不仅是对法律知识普及的一种支持,更是对个人和家庭权益保护的一种投资。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民法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民法典》的颁布,是国家法治进步的体现,也是对公民权益保护的重视。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民法典》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用这部“社会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来保障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让法律真正成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