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新冠疫苗接种全民免费,别被不法分子骗钱

share
# 新冠疫苗接种政策与常见诈骗案例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接种疫苗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举措。我国实行新冠疫苗接种对老百姓免费的政策,这一政策充分彰显了大国对人民的关爱。要知道,疫苗从研发、生产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投入,而且接种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像医护人员的人工成本、场地使用费用、接种器材费用等,同样不容小觑。但这所有的费用,都由国家承担,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每一位公民都能顺利接种疫苗,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然而,不法分子却利用大家积极接种疫苗的热情,设下各种诈骗陷阱。常见的涉疫苗接种诈骗手段花样百出。

有的骗子冒充社区工作人员潜入业主群。在群里,他们打着收取新冠疫苗费用的幌子,堂而皇之地要求大家转账。这些骗子会编造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比如声称这是“加急接种费”,或者是“特殊疫苗的费用”,让一些不明真相的居民信以为真,稀里糊涂地就把钱转了过去。

还有通过电话进行诈骗的。骗子会伪装成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说要核对疫苗接种情况。在取得信任后,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套取居民的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然后实施诈骗。一旦居民泄露了这些关键信息,银行卡里的钱很可能瞬间就被转走。

另外,还有以预约疫苗接种为由的诈骗方式。骗子在网上发布虚假的疫苗预约链接,诱导居民点击。一旦居民点击链接,手机就可能被植入病毒程序,个人信息被窃取,钱财也面临被盗刷的风险。

这些涉疫苗接种的诈骗案例,给居民带来了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大家接种疫苗的心情。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认清这些诈骗手段,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除了与疫苗接种相关的诈骗外,还有多种涉疫诈骗手段需要我们警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其他涉疫诈骗手段及其具体操作方式:

1. **谎称核酸混采阳性诱导点击链接获取个人信息**:诈骗分子会通过短信或电话告知受害者核酸检测结果异常,要求点击链接查看详细结果。这些链接往往带有恶意软件,一旦点击,个人信息便有可能被窃取。

2. **网上售卖抗原试剂诈骗**:由于抗原试剂的需求增加,一些不法商家在网上非法售卖抗原试剂。这些试剂往往未经批准,质量无法保证,甚至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

3. **以快递检测阳性退费为借口诈骗**:诈骗者会冒充快递公司,通知受害者其快递包裹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需要退费处理,并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实则是为了盗取资金。

4. **冒充教育机构退费诈骗**:在疫情期间,一些教育机构可能因为无法正常开课而退费。诈骗分子会冒充这些机构,声称可以办理退费,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账户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5. **声称领取居家隔离补贴诈骗**:诈骗分子会冒充政府部门,声称可以提供居家隔离补贴,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以便“发放补贴”,实则是为了盗取资金。

这些诈骗手段的共同点在于利用受害者对疫情的担忧和对政策的不了解,通过制造恐慌或提供利益诱惑,诱使受害者泄露个人信息或转账。为了防范这些诈骗,公众需要提高警惕,对于任何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的要求,都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同时,对于任何涉及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信息,都应保持怀疑态度,不轻信、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遇到疑似诈骗情况时,应及时联系警方或相关部门,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

《防骗提醒与应对措施》

在新冠疫情期间,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骗子们利用人们对疫情的恐慌和对信息的渴望,实施各种诈骗行为。在此,我们特别提供一些防骗提醒和应对措施,帮助大家提高警觉,避免上当受骗。

首先,关于核酸检测异常的提醒。真正的核酸检测异常提醒短信不会含有任何不明链接或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如果收到此类短信,应立即删除,并通过官方渠道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当地疾控中心进行核实。

其次,个人无法经营抗原试剂,因此网上售卖的抗原试剂很可能是诈骗。购买此类产品前,应确保商家是正规合法的医药用品销售商,并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其销售许可。

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不会要求当事人进行任何金钱往来,如转账汇款等。如果有人自称是公安人员,并要求您转账,那么这绝对是诈骗行为。您应立即挂断电话,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在疫情期间,教育机构也不会无缘无故提出退费。如果有人称可以帮您办理教育机构的退费手续,这很可能是诈骗。应通过官方途径了解退费政策,切勿轻信。

最后,国家并没有关于领取居家隔离补贴的相关政策,如果有人声称可以帮您领取此类补贴,这显然是一个骗局。请不要提供任何个人信息或支付所谓的“手续费”等。

面对疑似诈骗情况,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

1. 保持冷静,不要急于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诈骗者通常会制造紧迫感,迫使受害者在没有足够思考的情况下作出决定。

2. 验证信息来源。对于任何涉及金钱或个人信息的请求,应通过官方渠道或直接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核实。

3.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来历的附件。这可能会导致您的个人信息被盗取。

4. 及时向警方报案。如果您怀疑自己遭遇了诈骗,应立即停止一切交易,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5. 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关注政府官方网站和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不轻信非官方渠道的消息。

6. 教育和提醒家人和朋友。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可能更容易成为诈骗的目标。

总之,面对疫情诈骗,我们需要保持警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不轻信未经核实的消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