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卖芹菜获利14元被罚10万,法院判决引关注

share
老人卖芹菜获利14元被罚10万,法院判了福建省闽侯县的一位老农因销售不合格芹菜获利14元,被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处罚10万元。但是在市场监管部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被一审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近日,该案二审驳回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复议申请,维持了一审裁定。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2019年9月,闽侯县的一位老农以122.5元买下邻居菜地里的35公斤芹菜,并转手卖给了某蔬菜批发商行,赚了14元。次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该批芹菜为不合格商品。去年4月,市场监管部门对这位老农作出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14元,处以罚款5万元。但这位老农未按期缴纳罚款,也未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诉讼。当年12月,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催告并加处罚款5万元,并于今年2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这起案件中,这位老农并非职业菜贩,系首次违法,获利金额较小,且其本人并不知晓销售的芹菜不合格。案发后能够积极配合调查,积极举报他人无照经营,具有立功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应当依法予以减轻或者不予处罚。经办法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处以罚款5万元的决定,处罚过重。在一审中,法院裁定对相关行政处罚不准予强制执行。随后,市场监管局提出复议申请,二审法院裁定驳回复议申请,维持原裁定。对于这个案件,您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
在生活中,类似这种因小失误面临重罚的情况时有发生。就像老人卖芹菜获利不多却被罚高额款项。我们要从中吸取经验,在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仔细了解所售商品的质量标准等要求。进货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做好商品质量把控。若不幸遇到类似被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应积极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情况,争取从轻处罚。同时,要及时关注政策法规变化,避免因不知情而犯错。总之,大家要时刻保持谨慎,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老人卖芹菜,获利14元,被罚10万,法院判决,行政处罚
[Q]:老农卖不合格芹菜最终受到了怎样的处罚?
[A]:老农首次违法且获利少、不知情,积极配合有立功,一审不准强制执行,二审维持裁定。
[Q]:市场监管部门最初对老农的处罚是什么?
[A]:没收违法所得14元,处以罚款5万元。
[Q]:老农为何未按期缴纳罚款?
[A]:文中未明确提及老农未按期缴纳罚款的原因。
[Q]:一审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的依据是什么?
[A]:老农非职业菜贩,首次违法,获利小,不知芹菜不合格,积极配合有立功,处罚过重。
[Q]:市场监管部门后来为何又加处罚款5万元?
[A]:老农未按期缴纳罚款,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催告并加罚。
[Q]:二审法院为何驳回市场监管部门的复议申请?
[A]:维持一审裁定,因一审认定事实和依据合理。
[Q]:老农的行为有哪些从轻处罚的情节?
[A]:非职业菜贩,首次违法,获利金额小,不知芹菜不合格,积极配合调查且举报他人无照经营有立功行为。
[Q]: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A]:经营活动要遵守规定,了解商品质量要求,遇问题积极配合,关注法规变化。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