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抚养老人后遗产分配问题解析
儿媳抚养了老人,什么情况下可以分得遗产?这孟老啊育有三个儿子,小儿子2023年去世了,他留有了一子叫小梦,二儿子呢2019年去世。孟老呢一直和儿媳妇儿在同一个院落生活,直到2022年老人去世。孟老去世后呢,这孙子小梦起诉到法院,要求呢分割老人的遗产。庭审中啊,这二儿媳啊提交了证据来证明,自从儿子啊去世之后,公公啊就一直与自己居住在同一个院落,是自己的细心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包括住院护理,还为老人垫付了5万块钱的医疗费,尽到了主要的赡养义务,应当作为继承人分配老人的遗产。那么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啊,依据民法典1129条的规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丧偶的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其中尽了主要赡养义务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在经济上为老人提供了辅助供养啊,老人主要依靠其提供的经济条件生活。第二呢,是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帮助。三是对老人的帮助具有长期性和经常性。结合本案的证据,二儿媳啊在老人去世前确实是对老人进行了照顾,老人住院期间也进行了陪护。可以视为是对老人履行了部分的照顾抚养义务,但尚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所以不能由此得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资格。考虑到本案的实际情况,二儿媳在老人去世前确实对老人尽了较多的抚养,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大儿子不服,提起了上诉,认为二儿媳与其他继承人相比,没有尽到更多的赡养义务,无权参与老人遗产的分配。那么二审法院认为啊,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那么该条的后半部分是为了倡导爱老敬老养老的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继承人以外的其他普通人来参与到被继承人的抚养中,尽可能多的为我们的老人创造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此处的较多并非是与他继承人相比,而是与其他没有法定抚养义务的人相比较,所以才规定了可以分得适当的遗产或非应当分得相应的遗产。二儿媳尽到了相较于其他继承人之外普通人更多的义务,可以适当的分得部分的遗产。二审维持了一审的判决,对于这个结果,你赞同吗?关注郝律师,每天涨知识。
### 儿媳抚养老人后遗产分配攻略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问题备受关注。当儿媳抚养了老人,其能否分得遗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分得遗产,成为许多人关心的焦点。
首先,依据民法典规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这里的主要赡养义务包含三个关键因素。
其一,经济上为老人提供辅助供养,使老人主要依靠其经济条件生活。这意味着儿媳不仅要在日常给予金钱支持,如果老人有重大疾病或其他经济需求时,也要全力承担。
其二,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全面帮助。从饮食起居到医疗护理,每一个细节都要照顾周到。比如,定期为老人体检、按时准备营养膳食、协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等。
其三,对老人的帮助具有长期性和经常性。不能只是偶尔关心,而是要长期保持对老人生活的关注和照料,形成一种稳定的赡养模式。
在实际案例中,如果儿媳能满足以上条件,就能以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身份参与遗产分配。但如果只是部分履行了赡养义务,像本案中的二儿媳,虽然对老人进行了照顾和陪护,垫付了医疗费,但尚未达到法律规定的主要赡养义务标准,就不能直接获得第一顺序继承人资格。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法院会根据儿媳对老人抚养的程度,酌情分给适当遗产。
总之,儿媳抚养老人后能否分得遗产以及分得多少,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了解这些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做出正确判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儿媳抚养老人,遗产分配,赡养义务,民法典,法院判决
[Q]:儿媳怎样才算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A]:一是经济上为老人提供辅助供养,老人主要依靠其经济条件生活;二是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帮助;三是对老人的帮助具有长期性和经常性。
[Q]:二儿媳为何不能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A]:二儿媳虽对老人进行了照顾和陪护,垫付了医疗费,但尚未达到法律规定的尽主要赡养义务标准。
[Q]:儿媳抚养老人后一定能分得遗产吗?
[A]:不一定,需看是否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若未达到标准,可能酌情分得适当遗产。
[Q]:主要赡养义务的三个因素重要性相同吗?
[A]:都很重要,需综合考量,共同构成主要赡养义务的判定标准。
[Q]:大儿子不服二儿媳分得遗产,上诉能改变结果吗?
[A]:二审法院会依据相关规定审理,若二儿媳确实尽了较多抚养义务,结果可能维持原判。
[Q]:与其他继承人相比,二儿媳尽的赡养义务如何?
[A]:二儿媳尽到了相较于其他继承人之外普通人更多的义务,但与其他继承人相比未体现出更多优势。
[Q]:法院判决二儿媳分得适当遗产的依据是什么?
[A]:考虑到二儿媳在老人去世前确实对老人尽了较多的抚养,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可分给适当遗产。
[Q]:民法典中关于丧偶儿媳继承遗产还有其他规定吗?
[A]:民法典1129条规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 儿媳抚养老人后遗产分配攻略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问题备受关注。当儿媳抚养了老人,其能否分得遗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分得遗产,成为许多人关心的焦点。
首先,依据民法典规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这里的主要赡养义务包含三个关键因素。
其一,经济上为老人提供辅助供养,使老人主要依靠其经济条件生活。这意味着儿媳不仅要在日常给予金钱支持,如果老人有重大疾病或其他经济需求时,也要全力承担。
其二,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全面帮助。从饮食起居到医疗护理,每一个细节都要照顾周到。比如,定期为老人体检、按时准备营养膳食、协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等。
其三,对老人的帮助具有长期性和经常性。不能只是偶尔关心,而是要长期保持对老人生活的关注和照料,形成一种稳定的赡养模式。
在实际案例中,如果儿媳能满足以上条件,就能以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身份参与遗产分配。但如果只是部分履行了赡养义务,像本案中的二儿媳,虽然对老人进行了照顾和陪护,垫付了医疗费,但尚未达到法律规定的主要赡养义务标准,就不能直接获得第一顺序继承人资格。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法院会根据儿媳对老人抚养的程度,酌情分给适当遗产。
总之,儿媳抚养老人后能否分得遗产以及分得多少,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了解这些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做出正确判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儿媳抚养老人,遗产分配,赡养义务,民法典,法院判决
[Q]:儿媳怎样才算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A]:一是经济上为老人提供辅助供养,老人主要依靠其经济条件生活;二是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帮助;三是对老人的帮助具有长期性和经常性。
[Q]:二儿媳为何不能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A]:二儿媳虽对老人进行了照顾和陪护,垫付了医疗费,但尚未达到法律规定的尽主要赡养义务标准。
[Q]:儿媳抚养老人后一定能分得遗产吗?
[A]:不一定,需看是否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若未达到标准,可能酌情分得适当遗产。
[Q]:主要赡养义务的三个因素重要性相同吗?
[A]:都很重要,需综合考量,共同构成主要赡养义务的判定标准。
[Q]:大儿子不服二儿媳分得遗产,上诉能改变结果吗?
[A]:二审法院会依据相关规定审理,若二儿媳确实尽了较多抚养义务,结果可能维持原判。
[Q]:与其他继承人相比,二儿媳尽的赡养义务如何?
[A]:二儿媳尽到了相较于其他继承人之外普通人更多的义务,但与其他继承人相比未体现出更多优势。
[Q]:法院判决二儿媳分得适当遗产的依据是什么?
[A]:考虑到二儿媳在老人去世前确实对老人尽了较多的抚养,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可分给适当遗产。
[Q]:民法典中关于丧偶儿媳继承遗产还有其他规定吗?
[A]:民法典1129条规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