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公司两年多合同将到期,公司却逼我离职

share
《公司逼员工离职现象剖析》

在如今的职场中,公司逼员工离职的现象并不罕见。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复杂的原因和手段。

常见的公司逼员工离职的现象有很多。比如突然增加员工的工作量,使其不堪重负。原本一个人可以较为轻松完成的任务,突然增加了好几倍,且时间要求紧迫,让员工疲于应对,压力巨大。还有调岗降薪,将员工调到不熟悉或者不适合的岗位,同时降低薪资待遇。这种方式既让员工在新岗位上难以发挥优势,又因收入减少而感到不满。另外,边缘化员工也是常见手段之一。在会议中故意忽视员工的意见,分配任务时将重要工作绕过该员工,使其感到自己在公司中毫无价值。

我们以朱女士的情况为例。朱女士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业绩一直不错。然而,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想要辞退一些老员工。于是,公司开始对朱女士采取一系列逼离职的手段。首先,领导频繁给朱女士安排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任务,并不断挑剔她的工作成果。接着,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将朱女士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部门,且工作内容与她的专业毫不相关。同时,朱女士的薪资也被大幅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朱女士感到非常无奈和委屈。

那么,公司逼员工离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一方面,可能是公司经营状况不佳,需要裁员来降低成本。但为了避免支付高额的经济补偿金,就采取逼员工主动离职的方式。另一方面,员工可能与领导或同事产生矛盾,影响了团队的和谐,公司为了维护整体利益,选择逼走该员工。此外,公司战略调整或者业务转型,某些岗位不再需要,也会导致公司逼员工离职。

公司逼员工离职的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可能违反法律规定。员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保持冷静,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要收集好相关证据,如工作安排记录、调岗通知、薪资变动记录等。这些证据将在日后的维权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如果公司的行为确实违法,员工可以考虑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赔偿。

在劳动合同到期之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义务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这些权利和义务有详尽的规定,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终止。这意味着,除非双方另有约定或续签劳动合同,否则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的劳动关系自动终止。劳动者有权选择是否续签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也有权决定是否提出续签。

劳动者在合同到期时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要求支付工资和福利的权利、以及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权利。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如果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劳动合同,且劳动者同意不续签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用人单位在合同到期时的权利和义务则包括:支付经济补偿的义务、妥善安排劳动者离职的义务、以及不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义务。用人单位在合同到期后,如果决定不再续签,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并妥善处理劳动者的离职事宜。

同时,如果劳动者在合同到期前提出续签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在合同到期前30日内答复。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答复,视为同意续签劳动合同。这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所规定的。

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满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通常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这是《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

总之,在劳动合同到期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遵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理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如遇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行事,避免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双方的合作应当基于法律框架内,通过协商和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员工面对逼离职的应对策略>

在职场中,员工遭遇公司逼迫离职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行为不仅给员工带来心理压力,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经济状况和职业生涯。面对这样的困境,员工需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员工在察觉到公司有逼迫离职的意图时,应立即开始收集相关证据。这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发出的任何书面通知、电子邮件、会议记录、录音或视频资料,以及任何可以证明公司不当行为的文件。这些证据将在后续的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员工应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除非员工存在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的情况。若公司无正当理由要求员工离职,员工有权拒绝,并可以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赔偿金。

如果员工决定采取行动,第一步是与公司进行沟通,尝试解决问题。如果沟通无效,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其流程大致如下:

1. 提交仲裁申请:员工需要在意识到自己权益被侵害的60天内,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申请中应详细说明争议的事实、理由以及自己的请求。

2. 等待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一旦受理,会通知双方当事人。

3. 准备相关材料:仲裁过程中,员工需要准备包括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

4. 参加仲裁开庭:在仲裁开庭时,员工应详细陈述自己的情况,提供证据,并回答仲裁员的询问。

5. 等待仲裁裁决:开庭结束后,仲裁委员会将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裁决结果将书面通知双方。

如果员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实际操作中,员工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许多地方的法律援助中心、工会以及非政府组织都能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帮助。同时,员工可以寻求心理咨询,以缓解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

总之,面对逼迫离职的情况,员工应保持冷静,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收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寻求法律援助等途径,员工可以有效地应对公司的不当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一过程中,员工还应积极寻求心理支持,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share